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什么意思?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典故是什么?
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是一个成语,最早出自于晋·傅玄《太子少傅箴》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(朱:朱砂,红色的颜料;赤:红色)指靠着朱砂的变
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,不扎堆、不聚集,
做到防疫“三件套”,防护“五还要”。
图_范筱明
(相关资料图)
前阵子,文庙拆除的消息让人“心慌”,仿佛好几代人的童年就要终结了。好在,这则消息并不真实,实际上文庙只是进入扩建阶段而已,毕竟这座承载了上海数百年历史的建筑怎么忍心一拆而尽呢?
数百年积累终成文庙
图_范筱明
上海文庙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南宋咸淳年间(1265年-1274年),士绅唐时措兄弟在方浜长生桥东北(今丹凤路西)购韩姓房屋,画孔子像于梓潼祠中,增建古修堂,作为诸生肄习之所,上海始有镇学,可以视为文庙的前身。
《申江胜景图》中的文庙
到了元贞元年(1295年),修葺大成殿,新建讲堂和斋舍。大德六年(1302年),再次重修,扩大庙基,添建殿轩,筑垣墙,架桥泮池,文庙规模具备。
旧时文庙魁星阁
元至大三年(1310年),两浙盐运使瞿霆发捐肇家浜(今复兴东路)北岸县衙(今学院路)土地,兴建新文庙。四年后(1314年),县丞王珪又将文庙迁回原址,庙制更加扩大。
清咸丰六年(1856年)重建的文庙大成殿
进入清代,尤其在康熙末年,上海文庙又得以扩建,同治版《上海县志》载有康熙五十六年蔡嵩所作《重修县学碑记》,此文中讲到了扩建后文庙的状况:“自殿堂斋庑外,所为蕉石堂、酸窝、洗心亭、天光云影池、芹洲、止庵、杏坛、盟鸥渚、舞雩桥,苍松翠柏森然并秀,又有所为养贤堂、致道斋、育英斋、三友轩、射亭、观德堂及东西号房二十二。”
命运多舛的文庙
小刀会起义
1853年9月7日,小刀会占据文庙,在明伦堂设行辕指挥战事。1955年元旦,清军收复上海,但其炮火毁掉了文庙的大部分建筑。
旧时上海文庙景象
平乱之后的文庙残破不堪,内部各种祭器全部丢失。更为倒霉的是,原本已经破败的文庙又遭受了火灾,被认为不祥,于是弃旧址,选定西城原明代海防道署遗址(即今文庙路215号),重建庙舍,历时一年竣工,这就是我们如今熟悉的文庙。
上世纪20年代文庙奎星阁
但遗憾的是,上海新文庙刚刚建成仅几年,就又发生了战乱,咸丰十年(1860年),太平军进逼上海县,上海县官员感觉难以抵抗太平军的进攻,于是邀请英国和法国士兵入城内协防,这些士兵驻扎在文庙之内。
清嘉庆《上海县志》上海县城图
途中可见“学宫旧址”及魁星阁
同治三年六月,英法部队撤离文庙,但文庙内的设施大多被毁。同治五年,道台应宝时将文庙进行全面整修,同时添置了祭器。上海文庙又恢复了旧观。
有几副“面孔”的文庙
图_范筱明
1931年,上海市工务局兴建文庙公园,将文庙改建为上海民众教育馆,并在尊经阁创办市立图书馆,藏书15300余册,这是上海市第一家公共图书馆。
图_范筱明
1949年后,上海市军管会接管民众教育馆,后建立沪南人民文化馆。
图_范筱明
1997年4月至1999年9月,南市区政府对文庙进行大规模修缮、开发,基本上重现了当年风貌。沿梦花街、学宫街建造了一条仿清式街坊,与文庙主体建筑相得益彰,并将原设在大成殿、东西庑殿内的“文庙书刊交易市场”迁往该处。
图_范筱明
文庙星期天旧书交易市场是上海最大的旧书集散中心,直到整修之前,一直是上海市民“淘书”的好去处。爱书人可以在这里淘到善本书、绝版旧杂志、珍贵老照片。
而对于许许多多的80后、90后而言,文庙亦是他们的二次元启蒙地。走在文庙街上,七龙珠、魔法少女小樱、高达等著名动漫IP随处可见,可以说是上海的“秋叶原”,这些小店看起来“破破烂烂”,但实际上是“藏龙卧虎”。
预计在2025年底,文庙改扩建工厂将竣工。届时,文庙将打造“四态合一”的文庙特色街区,并恢复其传统布局,让我们拭目以待吧!
综合自/黄浦记事、上海通志馆、
档案春秋、上海黄浦
编辑/周祺珺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3 京津冀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 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